县政府财政预决算

[索引号] 1161083001609227XP/2024-0001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清涧县财政局 [ 发文日期 ]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 名 称 ] 关于清涧县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清涧县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24-03-05
来源:清涧县财政局
分享:

——2024年2月27日在清涧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清涧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3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县财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财政工作职能,迅速推动中央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在财政系统落地见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因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引起地方财政收入比例下调,故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918万元,同比下降20.4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647万元,同比下降8.7%;非税收入完成4271万元,同比下降28.3%,税收收入比重占到46.1%,收入质量不高。加上中省市对我县的税收返还、各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等,全县收入总计34215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达到27759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中:返还性收入1539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83056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11943万元,结算补助收入4233万元,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120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7731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16156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987万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转移支付收入20094万元,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915万元,教育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5968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67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8977万元,医疗卫生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764万元,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951万元,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5498万元,交通运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229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850万元,住房保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432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125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转移支付收入10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278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206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001万元,调入资金6859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5977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7800万元,区域间转移性收入2000万元。

1.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完成情况

1)税收收入完成3647万元,其中:增值税完成2203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120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84万元;耕地占用税完成48万元;资源税完成17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378万元;房产税完成173万元;印花税完成84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124万元;土地增值税完成119万元;车船税完成113万元;契税完成183万元;环境保护1万元。

2非税收入完成4271万元,其中:专项收入完成199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535万元;罚没收入完成2917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353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完成11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50万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2023年,我县完成财政支出3095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9126万元,增加3%。其中:民生支出251495万元,占比达81.23%;八项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6065万元,下达财政衔接资金21741万元。各项支出分别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726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3712万元;教育支出2852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82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01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458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0275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2453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8597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71815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9993万元;资源勘探信息支出610万元;商业服务业支出93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支出5158万元;保障性住房支出8412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636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5786万元;国防支出160万元;金融支出88万元;债务发行费用15万元;债务付息1583万元;其他支出1025万元。

上解支出265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7697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000万元,调出资金3500万元,年终结余2712万元,支出总计342150万元。

3.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59578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409万元;争取上级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3153万元;争取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4600万元;调入资金3500万元;上年结余16916万元。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54529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4325万元;收支相抵后,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结余5049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上年结余18万元。

5.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社保基金由市级统筹决算,中省市补助结算对账尚在进行,待决算后,再作公开。

6.“三公”经费执行情况全县“三公”经费预算421.71万元,较上年减少62.43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03.71万元,较上年减少61.33万元;预算公务接待费218万元,较上年减少1.1万元。

7.“三保”支出预算执行情况2023年“三保”总支出139363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42863万元,“保工资”支出88418万元,“保运转”支出8082万元。

目前,全县财政收支正在核实清理中,中省市补助结算对账正在进行,收支平衡及结余结转等最终数据会有一些变化,待决算汇审编出后,再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财政职能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县财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组织协调各征收部门,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持续强化财政收入征管,保障财政安全平稳运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023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388万元,完成年初计划9600万元的108.2%,比上年同期增加434万元,同比增长4.4%。其中税收收入5669万元,比重占到54.6%,同比增长41.9%;非税收入4719万元,同比下降20.8%。但因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税收和非税收入县级分享比例调整,县财政先后2次共上划市级财政2470万元,故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918万元,同比下降20.4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647万元,同比下降8.7%;非税收入完成4271万元,同比下降28.3%,税收收入比重占到46.1%,收入质量不高。

1.加强收入管理实现财政平稳运行一是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围绕全年收入目标,继续加强收入形势分析和研判,充分预测各种影响收入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征管效率,确保收入均衡入库;二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坚持依法征收,认真查找征管薄弱环节,有效改进征管方式方法,充分挖掘增收潜力;三是全面掌握政策动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2023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80748万元,债券资金4490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资金10300万元,专项债券资金34600万元),有效缓解了财政收支矛盾;四是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积极开展全县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工作,对财政性资金安排部门和乡镇的基本支出结余、项目支出结余和项目一年以上结转资金全面进行清理,并一律收回财政统筹用于亟需领域,年底共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4104万元。

2.优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我县财政坚持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三公”经费开支,继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预算,2023年保运转工作经费同比下降8.9%。二是切实兜牢“三保”支出底线,优先和足额保障“三保”支出,不留缺口,将“三保”资金足额预计到位,同时集中财力保障乡村振兴和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项目支出,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益。

3.强化常规业务,提高全面服务质量直达资金业务:我县直达资金全部安排用于保障重点支出,全面支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2023年,共收到直达资金63551.81万元(其中:共同事权转移支付资金30524.7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32958.02万元,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59万元),资金及时分配下达,资金下达率100%;共支出直达资金62080.88万元,支出率97.7%.支出项目涉及共同事权转移支付资金29082.86万元(其中涉及困难群众救助补助638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419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补助2105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32958.02万元,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4万元。国库集中支付业务:2023年,县国库支付业务共办理财政云汇总清算767笔,涉及金额338181.92万元,国库集中支付118笔,涉及资金11989.07万元;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财政往来直接支付业务81笔,涉及资金1415.19万元,审批授权支付计划7739笔,涉及资金24847.91万元,审批审核计划2947笔,涉及资金30823.55万元。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通过及时办理各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为全县财政工作的快速运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政府采购业务:2023年,县采购中心受全县各采购人委托,共实施政府采购业务105次,执行集中采购预算19457.95万元,实际完成货物、服务类集中采购额共计18751.96万元,节约资金705.97万元,资金节率3.62%。其中:货物类13314.37万元;服务类4775.79万元;工程类661.82万元。惠农资金补贴业务:2023年,惠民补贴资金专户上年结余7922.80万元,本年拨入25554.80万元,本年拨出24691.90万元,其他收入(利息收入)22万元,本年结余8807.67万元。退回未发放成功款项,上年结余0元,本年结余222.32万元。财政投资评审业务:2023年,县财政共完成131个项目的预算评审工作,送审金额37459.8553万元,审定金额为34944.7085万元,审减金额2515.1468万元,审减率6.71%。通过评审,有效节减了不合理支出,提升了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绩效评价业务:2023年,县财政收集全县各单位2022年项目自评报告,选取清涧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万头优质黑牛养殖基地建设等9个项目进行重点绩效评价,评选优秀项目1个,合格项目8个,项目合计金额7376.1万元,其中涉及中央资金150万元,省级资金5861.43万元,市级资金553.25万元,县级资金811.42万元。非税收入业务:2023年,我县通过非税暨票据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共收缴非税收入4057.66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563.2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27.89万元,罚没收入2913.2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50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86.45万元,政府住房资金收入116.86万元,收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融资担保业务:政府融资担保公司对贷款项目实施“见贷即保”批量担保服务,贷款客户主体通过农商银行直接申请审批。2023年,通过省再担保直保备案3024万元,“乡村振兴批量贷”备案1304.85万元;政府融资担保公司零代偿,风险可控,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一是项目储备,2023年项目库储备项目239个,涉及资金3.59亿元;纳入整合方案项目203个,涉及资金2.85亿元。二是资金管理,2023年安排中省市县衔接资金2174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189万元,产业占比64.01%;省级资金4826万元,产业占比61.85%;市级资金9079万元,产业占比70.75%;县级资金1647万元,产业占比70.13%。三是消费扶贫,继续督促各预算单位做好2023年“832平台”农副产品采购预留份额、填报和农副产品的采购工作,2023年“832平台”农副产品采购预留份额为77.9万元,完结交易份额65.48万元。

(2)加强债券资金管理。县财政坚持提早谋划,研判政策,用好、用足、用活债券资金,以拨促用,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2023年共争取到债券资金4490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资金10300万元,分别用于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800万元、农林水水体建设2000万元、文化旅游2000万元、污水管网1000万元、老旧小区改造1000万元、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500万元;专项债券资金34600万元,用于卫生健康(人民医院住院楼3100万元)、交通设施建设(秦创原停车场3100万元)、社会事业(殡仪馆3400万元)、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20000万元)、生态环保(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5000万元)。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督促各单位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债券资金效益,推进项目顺利实施,支持全县各项事业发展。

(3)全面保障教育经费。2023年,投入教育部门专项经费8885.21万元,其中上级专项资金安排6203.21万元,县本级预算资金2682万元。主要用于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学校提升与改造770万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公办幼儿园建设680万元,两中心一学校建设1462万元,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考点建设343万元,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及补助经费2696万元,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专项支出963万元,职业教育专项支出426.09万元,其他教育专项款1545.12万元。

(4)加大文化旅游投入。2023年,共投入文化旅游专项经费2452万元,其中上级专项资金安排702万元,县本级预算资金1750万元。主要用于北国风光景区、路遥书苑旅游景区建设及相关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旅游专项资金的投入,不仅完善了我县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基础设施建设,也为景区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奠定了基础,对我县区创A级景区提供了有效保障,提升了景区知名度,提高了游客满意度。

(5)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政策。2023年,下达困难群众补助资金9117.9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补助资金9923.47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432万元,退役安置经费及优抚对象抚恤和医疗保障金1953.54万元,残疾人补助资金280.38万元,确保享受对象及时、足额地领取到补助,保障弱势群体也能享受到政府的关怀,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下达就业补助资金2013.0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465万元,省级补助366.54万元,市级补助181.54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就业岗位,保障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就业任务的完成。

6加大公共卫生医疗投入2023年,拨付卫生计生各类专项补助资金达6579.37万元,包括基本公共卫生1420.48万元,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28.96万元(含村医补助),公立医院改革167.58万元,卫生人才培养40.6万元,中医药部分15万元,计生家庭奖励扶助227.68万元等各项资金,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覆盖全县,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保障,确保了我县居民按时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

(7)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在县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财政局积极与省市对接,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要。今年以来,县财政共拨付重点项目建设资金79508万元,涵盖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民生事业、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及农林水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全县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8)惠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严格按程序办事、依法理财,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杜绝截留、挪用、套取财政资金问题的发生,2023年,县财政已拨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种粮农民一次性补助近4333.51万元。

2.加强财会监督工作,保障财政健康平稳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我县财会监督工作,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按照《榆林市财会监督专项行动方案》(榆政财发〔2023〕19号)要求,县财政部门党组及时研究,成立了清涧县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清涧县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清财会发[2023]11号),由县财政局财会监督工作专班具体负责督导自查自纠工作。按照市局工作要求,自查工作主要围绕减税降费政策落实问题、基层“三保”问题、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问题、财政收入虚收空转问题、违规返还财政收入问题、财政暂付款管理问题、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问题、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违法违规问题这九个问题开展整治。县财政在自查过程中确保工作质量,明确工作重点,扎实开展各项检查工作,查审查透查实,做到问题事实清楚、责任明晰、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抓实问题整改,在自查过程中共发现两个问题,现已全部整改,并建立了长效机制。

3.提升财政服务质量,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动各项稳经济促发展政策落地见效。一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为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县财政共拨付全县10户企业发展奖补资金297.89万元,有效促进了我县重点产业发展,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二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1月1日起,我县预算50万及以上的所有政采项目全部采用不见面开标方式,采购意向公开占比90%以上,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搭建电子卖场。三是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县采购中心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货物类项目28个,共计2760.05万元;服务类项目33个,共计2967.41万元。开展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梳理权责清单,编制标准规范的部门办事指南,着力解决机关内部办事多次跑、多头跑、周期长、环节多等突出问题。足额保障落实全县“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所需的专项资金。

4.加大财政监管力度,提高抗风险能力积极推动落实财政政策,着力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严格政府债务管理。严格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优化融资平台升级,贯彻落实常态化核查机制,切实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二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依托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开展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的“双监控”,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坚决压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三是做好直达资金监控工作。充分利用直达资金监控平台监控直达资金分配和使用,实现直达资金惠企利民,真正体现直达效应,监控平台显示2023年直达资金(含参照直达)总预算金额63551.81万元,支出金额62080.88万元,支付进度97.7%。同时对存在问题及时通知股室和主管部门,2023年共处理预警信息41条。四是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日常监督检查,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五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2023年共完成131个项目的预算评审工作,送审金额37459.86万元,审定金额为34944.71万元,审减金额2515.15万元,审减率6.71%,有效节减了不合理支出,提升了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行投资评审“承诺制”容缺办理机制,2023年共梳理项目40个,容缺办理项目9个,有效提高了财政评审效率。

5.推动绿色发展,显著改善生态环境一是大力加强污染防治。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2023年,县财政共拨付污染防治资金10066.6万元,其中空气污染防治资金4790.3万元,全面提升了我县大气污染管控的综合能力,拨付污水治理专项资金1688.59万元,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我县污水处理能力,推动我县环境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清涧县把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民生实事工程,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23年全县启动了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户数216户,改造建筑面积30000平米,总投资2600万元,共已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完善提升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功能与品质,大力改善了老旧小区人居环境。

6.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财政运行效率2023年,县财政在网络安全建设方面,要求预算单位采用智能沙盒技术,财政内部用户利用有线的安全桌面6.5终端,保证了省、市、县、乡纵向网络安全畅通,也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及银行的横向网络安全畅通,保障了财政各系统能安全稳定的运行。在财政云推广方面,对原有模块进行不断的优化,同时新上线了财报、决算、绩效目标、动态监控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模块,推动财政云提升一个新台阶。并上线了财政系统OA办公系统,主要应用于上级对县所有文件均从系统内发送,不再邮寄,提高了效率,今年以来主要优化了人员台账模块,单位核算模块、预算执行模块、账户管理模块、项目库管理及指标管理,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下半年新上线动态监控模块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提升,从资金下达到资金支付全方位监控,保证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还新增了资产管理系统,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资产流失,更大程度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并为预算安排提供了测算依据,使预算管理一体化进一步优化。

7.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着力打造阳光财政一是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县财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省市县相关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推动阳光财政、法治财政、廉洁财政建设。2023年县财政主动公开各类信息40余条,主要涉及财政预决算、扶贫资金分配和监管、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等内容。强化信息公开,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二是深化政府采购全过程信息公开。督促采购人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在陕西省政府采购网发布政府采购意向公告、采购公告、结果公告、合同公告等项目信息,规范发布监督检查等监管信息,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和公信力,充分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采购信息透明的需求,真正以“阳光采购”助推我县政府采购透明度。

8.加强党建引领,促进全面从严治党2023年以来,县财政始终将党的思想建党摆在工作的首位,注重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引领,并使其转化为推动全体干事创业的强大动能。党支部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党建+业务”长效机制,坚持党建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总基调,进一步夯实支部党建基础和业务能力建设。统筹“三个年”活动开展,举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是抓实理论学习。以主题教育专题学习班及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党员干部用好“学习强国”APP、陕西干部网络学院,综合运用领导领学、集中统一学、个人自学、讨论交流学等方式,促进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使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深入调查研究。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深度”入场、“共情”交流、“多维”研判的方式开展深入调研,做好成果转化。三是加强检视整改。采取即知即办立即改、举一反三全面改、联动监督合力改、建章立制长效改的工作方法,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检视困扰干事创业问题两条,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两个,目前已全部建立长效机制。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一套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不动摇,有效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结合日常工作,切实加强党员的作风建设,聚焦“八小时”以外问题,持续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党员干部“思想不失察、行为不失控”,积极宣讲核心价值观,开展正反面典型教育与典型塑造,积极唱响主旋律。

(四)存在的问题一是受经济下行、新增财源匮乏等因素叠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严重乏力;“三保”支出、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加之民生政策提标,实施乡村振兴刚性支出不断增长,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二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不高,可用财力增长低于财政收入增幅;因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造成收入分配比例不合理,上解比例较大,客观削弱了地方财力,影响了地方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主观性,不利于县级财政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三是我县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缴费收支缺口共计36200万元,且各项刚性支出不断增长,给保工资方面带来风险隐患。四是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政府性基金支撑乏力,地方可用财力不足,还本付息准备金严重不足。五是财政资金监管还需发力,预算绩效管理急需加强,财政管理改革还需深化,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重道远。

二、2024年预算安排

2024年,我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2024年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提质增效、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依法精准组织财政收入,坚持“过紧日子”思想,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改革创新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绩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预算安排:2024年,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县财源有限,财政收入仍有可能波动和起伏,确保“三保”、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支出和刚性支出压力很大。故2024年度财政预算安排的大致思路为:

一是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8314万元,较2023年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05420万元,较2023年实绩降低1.34%。二是严格预算管理,科学核定预算、精准编制预算,优先“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是合理整合涉农资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全县财政公共预算安排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因素,预计2024年财政收入总计为325704万元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是: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314万元(税收收入完成4479万元,非税收入完成3835万元)

税收收入完成4479万元,其中:增值税完成2425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180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105万元;资源税完成19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450万元;房产税完成200万元;印花税完成96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151万元;车船税完成120万元;土地增值税完成120万元;契税完成260万元;耕地占用税350万元;环保税3万元。非税收入完成3835万元,其中:专项收入完成265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590万元;罚没收入完成485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695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18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85903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53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17244万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85054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12000万元;结算补助收入4500万元;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120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7500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16000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1039万元;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收入19979万元;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002万元;教育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6125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7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9000万元;医疗卫生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900万元;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005万元;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6000万元;交通运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30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900万元:住房保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500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200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转移支付收入20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4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7120万元。

上年结余收入271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7775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000万元;区域间转移性收入5000万元。

2024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安排305420万元,全年主要支出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37000万元;公共安全11600万元;教育支出28620万元;科学技术85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995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51640万元;卫生健康20100万元;节能环保1235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18400万元;农林水事务70583万元;交通运输18800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58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890万元;金融支出88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500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8310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00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5800万元;债务付息1600万元;债务发行费18万元;预备费3000万元;其他支出700万元。

上解支出27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57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000万元,调出资金2000万元,年终结余2014万元,支出总计325704万元。

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

2024年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214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4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42000万元;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2360万元,调入资金2000万元。再加上上年结余5049万元,政府性基金可安排财力为53549万元。

2024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

2024年全县共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50616万元,根据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具体安排为:

城乡社区支出中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支出4722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2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40146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1060万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97万元;债务付息支出4331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60万元;年终结余2933万元。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

上年结余18万元,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8万元。

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

因社保基金由市级统筹决算,预计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250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1000万元。

“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2024年全县“三公”经费预算486.5万元,较上年预算减少6.5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68.5万元,较上年减少3.5万元;本年未预算因公出国(出境)费;预算公务接待费218万元,较上年减少3万元。

“三保”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2024年预计“三保”总支出154394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57474万元,“保工资”支出88517万元,“保运转”支出8403万元。

2024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全力组织财政收入。坚持开源、节流并举,挖潜盘活各类资金资产,全力以赴组织财政收入;积极对接省市财政,研究吃透各项转移支付政策,全力争取省市财政一般转移支付;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加强部门协作,做好项目策划包装,最大限度争取各类专项转移支付和债券资金。

(二)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从严压减一般性支出,年度预算执行中,把工资福利、机构运转、基本民生、政府性债务付息、中省市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作为优先支出保障项目,将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

(三)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风险意识,注重防患于未然,严格控制债务增量,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底线。积极向上争取债券额度,发挥好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重要作用。加强风险源头管控,严格项目审批,严控项目超概算实施,有效遏制债务增量,多措并举缓解还本压力,降低付息成本,有效化解隐性债务。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拓宽绩效管理领域,强化绩效管理约束,严把“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环节,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全面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五)强化财政资金监管。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项目,严格按照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持续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各部门、乡镇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继续开展财政衔接资金动态监控,实现对财政衔接资金的分配、下达、使用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全流程管理。

(六)狠抓财政监督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管理,深入开展财政财务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加强干部学习培训。积极组织财政系统干部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种平台,着力提升财政干部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加大基层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培训会,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2024年,全县经济发展形势仍复杂严峻,县财政将紧紧依靠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提质增效、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依法精准组织财政收入,坚持“过紧日子”思想,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改革创新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绩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