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610830016092464L/2024-0004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清涧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 [ 发文日期 ]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 名 称 ] 关于《清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的编制说明
关于《清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的编制说明
时间:2024-01-12
来源: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分享:

一、关于中期评估报告起草过程

为做好我县“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县发改局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县“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此次中期评估历经前期准备、摸底调查、综合评估、征求意见等阶段,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两年半来的情况。县发改局在2023年5月初下发《关于报送清涧县“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相关材料的通知》,对《纲要》评估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发改局收集相关材料后,第三方评估单位负责起草评估报告。2023年6月初,形成中期评估报告初稿,随即将初稿下发县直各单位进行征求意见,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核实,在广泛吸取各方意见建议后,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汇报稿。

二、关于中期评估报告框架结构

《报告》共分3部分,4.9万余字,采用数据截止时间为2023年6月30日(部分采用预测数据)。第一部分概述《纲要》实施总体进展情况;第二部分分析研判《纲要》实施存在问题及形势;第三部提出了“十四五”后半期推进《纲要》实施指标调整和重点工作建议。

三、关于中期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从中期评估结果看,两年半来,《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实现良好、重点任务进展顺利、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为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一)《纲要》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评估结论,到“十四五”期末,《纲要》预设的35个主要指标,总体来看《纲要》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县城污水处理率、县城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3项提前完成的指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调查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农村低收入人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互联网普及率、营商环境评价指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单位GDP能耗降低、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社会安全指数14项指标预计能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化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森林覆盖率、社会保险参保率、三次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耕地保有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4项指标预计完成困难;科技进步贡献率、基本民主参选率2项指标需要取消。主要河流及重点水库水质达标率1项指标需要加快进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指标因缺乏统计数据支持未作评价。

2.省市涉及清涧事项进展情况

陕西省涉及清涧事项共4项,总体来看,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较好。一是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能源金融等产业,文化旅游方面,已打造路遥书苑1个国家4A级景区和北国风光、太极圣境、王宿里民俗文化村三个国家3A级景区。商贸物流方面,七里湾现代物流园区建成投入运营,能源金融方面暂不涉及。二是无定河防洪项目建设,因投资资金未落实,项目暂无进展。三是建设若干现代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方面,已在康家湾、下十里铺建立2个良种繁育基地。四是支持榆林实施羊子“双千万”工程,发展“草-养-加”全产业链。已建成张家硷湖羊繁育基地、董家沟湖羊育肥基地和3个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全县湖羊存栏已经达到1.1万只。榆林涉及清涧内容共包括四个方面19个重点事项和《任务分工方案》中共涉及清涧17项,总体来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3.重大战略任务实施情况

“十四五”以来,我县《纲要》主要任务实施进展总体顺利。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乡村振兴全面展开;二是坚持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三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生态本底逐步厚植;四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生态品质持续向好;五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六是坚持民生福祉改善,美好生活全民共享;七是坚持社会治理创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4.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十四五”时期共计划实施28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92.17亿元,因部分项目投资额调整,项目金额调整后总投资为478.86亿元,截止到2023年6月,已经建成项目共53个,正在建设项目74个,加快推进项目85个、取消项目73个,调整项目21项。预计“十四五”上半程已投资额58.10亿元,占“十四五”规划计划投资额的12.13%。“十四五”后半程计划新纳入项目4个。

(二)《纲要》实施存在问题及形势研判

存在问题,我县在“十四五”前半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短板不足:一是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二是三次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层次偏低;三是科技创新能力偏弱,发展活力不足;四是城乡发展有待协调,发展差距明显;五是生态保护仍有弱项,发展压力较大。发展形势,“十四五”下半程,我县迎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延榆鄂高铁建设、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陕西省“四个经济”发展战略、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延榆协同发展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机遇。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县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周边大城市虹吸效应、区域同质化发展加剧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三)推进《纲要》实施指标调整和重点工作建议

1.关于指标调整建议

(1)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目标建议调为6.5%左右;(2)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调整为0.5%左右;(3)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调整为50%左右;(4)我县财政总收入目标调整为2亿元;(5)地方财政收入目标调整为1.2亿元。(6)城镇化率目标调整为45%左右;(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额调整为240亿元左右;(8)全员劳动生产率目标调整为14万元左右;(9)森林覆盖率目标调整为28%左右;(10)耕地保有量目标值调整为275.5平方千米(41.33万亩);(11)建设用地规模目标值调整为45.44平方千米(6.82万亩);(12)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27:25:48;(1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目标调整为48%左右;(14)2022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议将2025年目标设定为98%以上。

2.关于推进《纲要》实施重点工作建议

在“十四五”下半场,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八大工作:

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做优做特现代农业,集中优势发展红枣首位产业、山地苹果、红杏梅、小杂粮、中药材、设施蔬菜六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以黑毛土猪、黑牛、湖羊为重点的绿色养殖业,打造形成“6+3”农业产业体系。壮大发展现代工业,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建成投用“秦创原”、仓储物流、粉条、汽修、红枣、石材、中药材7个功能园区,形成“1+7”产业园区,推动全县建材、装潢、汽修、加工、殡葬等行业统一“出城入园”。提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入榆林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具有清涧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户办场、场入社”经营新模式,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全县村集体经济联合总社,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一批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特色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加快推进石嘴驿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打造袁家沟、高杰村、王宿里、牛家湾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和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要求,时刻保持攻坚状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积极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335”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牢牢守住防返贫监测底线。

三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县域副中心-重点镇-一般镇-新型社区”五级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承载体,打造主城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高杰村镇县域副中心,多个重点城镇共同发展,形成“一带两轴两区,一主一副多点”的城乡总体发展格局。打造宜居品质县城,以秀延河“一河两岸”治理推动宜居宜业县城建设,实施南拓北进战略,形成老城、城南、川道三大片区;建设精致美丽特色城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普通干线公路提质升级,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

四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强化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提升林果种植技术水平,推广生态畜牧业养殖技术,提升黑牛、湖羊、黑毛猪出栏率和养殖设施现代化水平;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围绕粮食栽培和禽畜养殖、现代果业、设施农业、生物育种等领域建立创新需求储备库,新增一批秦创原(清涧)创新促进中心示范基地。培育壮大创新创业主体,鼓励北国枣业、陕果集团等龙头企业自主联合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等资源,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承担杂粮节水旱作、黑猪培育与配套系综合开发应用等省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对急需紧缺人才试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加大本土人才培养,以校地合作、职业培训等方式提升青年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能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五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绘制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筑牢黄河中游生态屏障,保障黄河长久安澜,持续推进塬面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综合整治等水土保持工作。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等重点工程,推进生态公益林和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有序推进双碳工作,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突出抓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推进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节能降耗,系统排查和管控“两高”项目。健全生态产品补偿机制,完善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探索多元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六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实施“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容缺+承诺制”审批,进一步压缩土地、林地审批和财政评审时限,规范招投标活动,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编印《清涧县重点招商项目册》,加大对外推介宣传力度。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与周边区域合作,深度融入陕北产业协同发展轴和沿黄高质量产业协同带,加强与子洲县、石楼县共同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业体系,对接绥德县共建榆林沿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七是加强民生福祉改善,满足高质量发展新需要,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全生命周期,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积极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加强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帮扶,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名校带动”战略,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持续建设健康清涧,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清涧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大力发展双向转诊、远程诊疗及“互联网+医疗”等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两病”和门诊慢性病和县镇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各项制度。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大力推广抱团互助养老、医养结合、公建民营、合作经营等模式,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八是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健全推进全县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级五长包户制”工作质量。推动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高效化服务,加快完善综治视联网和“9+X”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数字乡村、智慧社区建设,实现智慧统管“一张网”,服务群众“零距离”。优化城市基层治理,深化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示范镇建设,培育一批乡村治理创新模式和典型案例,完善五治融合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清涧,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社会治安风险防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监管执法,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强化企业生产安全运行监测监管;扎实开展各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3.关于《纲要》重大项目实施的建议

以钉钉子精神发起高质量项目攻势,实施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增长的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在重点项目的优化布局、评估体系、服务保障等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重点项目建设的管理办法和方案,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4.关于《纲要》有效实施的建议

一是注重规划组织实施,要明确各项任务实施主体,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规划实施的检查督办制度,对规划期内重大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二是确保主要指标分解落实,部门、镇要深化细化落实计划,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期限,切实提高规划执行力。三是加强规划动态监测分析,密切跟踪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预估区域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科学研判。四是适时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进一步加强规划综合管理,加快规划实施机制建设,形成《纲要》实施的合力,为编制好“十五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