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10830727371363L/2024-00919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 发文日期 ] |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清涧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
一、强化政策供给,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2023年,我县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81.56亿元,增速2.8%;固定资产投资达41.21亿元,增速1.3%;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0.91亿元,增速3.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3亿元,增速4.5%;地方财政收入达7900万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551元,增速6.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630元,增速8.1%。全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聚焦乡村振兴,助农富农水平逐步提升
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3户、饮水安全提升13处;新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创建“四好农村路”307公里,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502座,建成建制镇污水处理厂5个、垃圾填埋场2个。全市巩衔工作观摩会、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入选陕西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巩固衔接工作高质量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考核。
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一是制定出台《2023年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业帮扶工作计划》《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就业帮扶工作长效机制的通知》等文件;二是坚持优先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稳定家庭收入”的易地扶贫搬迁“零就业”脱贫劳动力,开发公益性岗位59个;三是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54人,搬迁人口就业1316户2746人,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1户1人就业;四是完成高杰村、李家塔、七里湾村、高家川村4个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安置地公共服务能力;实施麻池沟村安置点产业配套项目,带动搬迁户增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全市排名靠前。
全面深化扬清协作。印发《清涧县2023年扬清协作工作要点的通知》,通过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工作推进会研究扬清协作工作各1次,完成党政代表团互访,召开高层联席会议2次,签订《2023年扬清协作工作协议书》等意向合作协议。我县2023年度省级苏陕协作项目资金安排项目9个,带动农村人口3515人(其中脱贫人口1009人)增收。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7期,培训农村劳动力373人。组织清涧县三人行枣业有限公司等9 家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主要销售红枣、红梅杏、小杂粮等特色产品,完成消费帮扶金额3149.38万元。新增引导落地企业5个,完成投资2002万元。双方互派2名党政干部进行挂职交流;互派专业技术人才33人;赴扬州举办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55人,赴西安举办创业带头人培训班1期,培训47人,在县内举办讲解员培训班1期,培训29人。社会帮扶资金和物资合计151万元。
三、扩大有效投资,高质量项目不断涌现
有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23年我县共实施县级重点项目82个,总投资52.4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27.73亿元。2023年我县共实施市级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19.4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3.98亿元。
全面落实争资争项工作。2023年,我县共争取中省市各类项目资金8.87亿元,其中,争取专项债券资金项目5个,争取资金3.46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8个,争取资金1.04亿元;争取省级项目7个,争取资金0.82万元;争取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资金1.41亿元;争取市级资金2.14亿元。
四、推动改革破题,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市场主体的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扎实开展项目审批提速、企业服务提质、政务服务提标、监管执法提效四大行动,着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打造“清快办”政务服务品牌,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机制,夯实部门责任。二是发动群众,突破难点堵点。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清涧电视台开设“营商环境突破年”专栏,抽调专人成立“三个年”宣传工作专班,在人民日报客户端、陕西日报、陕西科技传媒网、农民日报等中省媒体发表营商环境宣传报道20余篇,全面营造“三个年”活动浓厚氛围。同时,率先在全市启动“体验官”全流程体验监督工作,创新开展“帮办代办+局长专窗+体验官+回访”闭环政务服务模式,让2420项“问题清单”变为2420份“满意清单”。我县营商环境整体满意度全市靠前。全年策划包装招商引资项目45个,签约艾草产业示范园、黑牛定点屠宰厂等19个项目,总引资额28.24亿元,到位资金16.5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2.4%;引进外资50万美元,实现外资“零突破”。招商引资工作在全市作了经验交流。
五、优化产业体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发展多点开花。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推广旱作节水农业4万亩,粮食种植50.82万亩,机械化作业30万亩,粮食产量达11.5万吨。完成红枣低产改造和枣疯病治理2.6万亩,实施精细化管护8000亩,红枣产量达12万吨,产值达4亿元。嫁接红梅杏1万亩,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新栽、嫁接酸枣2.4万亩,新栽连翘2.8万亩,累计建成中药材基地10万亩。
绿色养殖发展成效显著。邢家沟黑牛养殖基地存栏9000头,带动27个村57户农户养殖黑牛585头,兑现补助资金104.8万元,新建标准化圈舍117处。黑毛土猪销售15万余单450万元。
工业产业取得新突破。依托“龙头企业+科技支撑+合作社(村集体)+基地+农户”模式,形成“红枣+林下种养殖”为主导的红枣、酸枣、黑毛土猪、黑牛4条全产业链。亿蓬食品、田野生态、聚仁农林牧、富宽农业4家企业被认证为榆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建成年产3000吨粉条无菌车间,清涧粉条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全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10万元的有255个村、10-50万元的有69个村、50万元以上的有6个村。
服务业更上一层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3亿元,增长4.5%。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家,为清涧县塬上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促消费活动,拉动消费水平。增建5G基站使得城区5G网络全覆盖;完善物流园区功能,快递进村率达100%。
文化旅游产业突飞猛进。形成以人生影视城为引擎的“旅游+影视+文化+美食+民宿+电商”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达243万人次,产值达9.95亿元。路遥书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王宿里民俗文化村新晋国家3A级景区,笔架山生态公园被评为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建成归来、王家堡等5处特色民宿,推动“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打造《戏梦人生》沉浸式夜游项目,推出石板刻画、枣木雕、剪纸等文创产品,建成开放毛泽东诗词馆,有序推进陕北道情保护传承基地,新建路遥文学村,着力打造中国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寨沟遗址发掘成果在国家文物局重大项目工作会公开发布,并入选2023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瓦窑沟塬甲字型大墓是目前为止发现的除殷墟以外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商代贵族墓葬群;本土电影《拨浪鼓咚咚响》荣获第36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人生影视城入选陕西省非遗特色示范街区;农文旅融合经验做法在全国产业帮扶观摩会上作了现场交流。
六、聚焦城市建设,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完成钟山佳苑二期、农发行等18个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拆除遗留多年的南坪危旧楼房;新建中心公园,新建停车场3个,新增车位116个;建成投用西城区文体活动广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汽车服务园区;打造牌楼台、赤土沟等6个口袋公园,建成2个24小时城市书房;实施西沟砭-笔架山及北高速出入口挡墙护坡提升改造工程,用剪影形式将清涧起义与路遥文化融入城市景观。
七、守护绿水青山,生态文明不断进步
新建拦沙坝36座,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18.48平方公里,更新改造供水管网35.66km,新建8座5000m³蓄水池,城区供水的12个水源地达标率为100%,全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清涧河水质达到三类标准,连续两年保持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环境质量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三,“创国卫”通过省级初验;开工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延伸污水收集管网1.2公里,新增排污接口38处,维修破损污水管道226处;完成牛家湾、东山寺2条背街小巷及下七里湾雨污分流改造2.4公里;城区绿地面积9.6万平方米,建成区道路绿化普及率由80%提高至95%。全年优良天数291天,PM2.5浓度28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3.7。
八、做优共富共享,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10条意见,利用2500万元折生阳教育基金发放教师绩效、班主任津贴1000万元,表彰奖励10个先进集体和33名先进个人206万元,新增省级教学能手1名、省级骨干班主任1名、市级教学能手4名;高考本科上线率65.3%。成功举办第八届陕甘宁革命老区青少年足球联赛、清涧中学建校70周年校庆等系列活动。完成县医院住院楼、中医院诊疗中心主体建设,建成县医院制氧站、高压氧舱,购置投用全市最先进的核磁共振设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连续7年派驻专家教授开展蹲点诊疗和业务培训;医保工作在全省范围内作了经验交流。有序运营55个农村幸福院;开工建设第五幼儿园,建成投用第六小学和5个养育中心。“养育未来”项目入选“2023乡村振兴创新案例”。新纳入低保1136人、特困供养88人,救助突发困难户6930人次,发放救助保障资金9706万元;发放平价煤7500吨,帮助4053户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城镇新增就业183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96个;爱豆科技公司就业保障工作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点名表扬。扎实开展18个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中省市交办督办的11件信访案件全部化解,我县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深入推进“平安清涧”建设,破获刑事案件135起、查处治安案件238起。完成23处地灾极高风险点治理,停滞2年的稍门坡二期棚户区改造复工建设,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