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珠(1921~1993)清涧县石嘴驿镇师家川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抗敌后援会红大刀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参加大生产运动,参加村“变工队”,帮助抗属义务种地,支援前线。1943年因父亲病重,回村务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本村三个后进生产队队长,带领社员开展增产运动,落后队全部变为先进队。1961年,他所在的第八生产队,增产粮食7万斤,土豆4万斤,被评为模范生产队长。1964年11月,被推选为贫农代表,参加了清涧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1965年6月,被推选参加清涧县首届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会议,并在大会上介绍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和体会。同年,被评为榆林地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并选送参加陕西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大会。1968年,石嘴驿公社筹建白家塬林场,他被任命为林场执行场长,开垦荒地植树造林1300余亩,种植果树4000余株。1970年,清涧县成立九里山林场,他被任命为场长兼党支部书记。三年时间里,九里山防护林带布满几座山头,并建起110亩以苹果、葡萄、梨树为主的果园。林场被树为全县植树造林的先进典型。
1974年,他被县林业局抽调担任笔架山国有森林护林员。他以山为家,无论寒冬盛夏,日夜守护在山上。与放牧、盗伐者“打斗”,与随意攀折者讲道理。自己采种在山坡上播种。在他的悉心看护下,林间陡崖处逐渐长出了新苗。随后就开始实施他的移植、补栽计划,经过五年的移植、补植,笔架山前山阳、背坡面全部植满松柏,并建成“三行两圈”山顶景观走廊,绿化了烈士陵墓园。为了保证成活率,每栽一棵树都要带“母土”,从山下秀延河挑水浇灌。累了,吃颗去痛片;渴了,喝口凉水。年纪大了,力不从心,就动员自己的儿孙沟底挑水,抬树上山。他视山上的松柏林为命根子,不准任何人在山上抽烟、生火。就连自己修剪下来的树枝,宁愿亲自背下山送给村民,不准任意捡拾。在他去世的前一天(1993年8月6日),还去笔架山照料渐已成荫松柏林,谁知这次上山竟是他与苍翠山林的永诀。
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