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清涧 / 家乡骄子 >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清涧 / 家乡骄子 

    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嘉玉

    发布时间:2025-08-05 08:16:40 来源: 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责任编辑:


    李嘉玉(1923~1993),奶名满长,原名治和。清涧县石嘴驿镇李家西沟村人。1942年6月加入共产党。1944年绥德师范毕业后分配于绥德专署民政科,后担任子洲县石窑沟(今属横山)区乡指导员、横山县波罗区宣传科科长、镇川县武家坡区副区长。1946年6月,奉命深入国统区波罗堡,参与策划国民军胡景铎部武装起义。1947年9月参军,历任新4旅771团营政工干事,17师49团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1949年2月转业,任中共米泉(原乾德)县委书记。1954年后,任乌鲁木齐地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1958年调任吐鲁番中心县委书记。时粮食奇缺,他根据农技人员和老农意见,领导吐鲁番、鄯善、托克逊3县大面积种植白高粱,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1962年,参加中央工作扩大会议后,遂组织各县农技干部集中学习、总结和交流,编写出《吐鲁番盆地生产技术经验》一书,亲自作序,用维汉两种文字出版,并派农技员巡回辅导,要求领导干部带头种试验田。1965年,在全自治区首创选拔农科人员任各公社技术副社长。为解决突出的缺水问题,李嘉玉一面组织人力物力,常年开挖坎儿井,一面做出向天山要水的决策。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带领勘测人员,三进天山,选择最佳水源和引水路线。至1965年,先后建成引水干渠4条,泉水干渠8条,支干渠9条,支渠111条,全长722.3公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为锁住风沙,他带领群众常年植树,使该地成为西北5省区防风治沙的典范,被誉为“吐番鲁的焦裕禄”。他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同各族人民情同手足。“文革”期间,“造反派”多次揪斗他,维吾尔农民得知后,秘密将他保护在农村8个月之久。1971年恢复工作,任乌鲁木齐县委副书记,先后抓了水利、农机、农技和“菜篮子工程”4件大事。1973年7月,任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多次在吐鲁番探望身陷逆境的小麦育种专家陶述先,冒着风险将其树为全市科技战线标兵。1974年,任哈密地委书记,带领群众修建了全疆第一座山区水库。1978年3月,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获得“科学工作者的知音”美称。是年后,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兼农牧委主任、副书记、书记。1982年,出席党的十二大。1985年12月,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李嘉玉深受新疆人民爱戴,逝世后很多群众从数百里外赶来送别,悼赞他“一身正气嘉名远播耿耿丹心为人民,两袖清风玉品高洁焕焕风范垂后生”。1995年新疆人民出版社推出《公仆知音·楷模——怀念李嘉玉》一书,除回忆文章外,收入其遗作22篇。

    打印分享

    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

    承办/维护: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912-5212001  邮编:718399

    地址:清涧县秀延街道办人民路7号

    陕ICP备16016347号

    网站标识码 6108300001

    陕公网安备 61083002000109 号